“不卷分数卷快乐!”这场让全校学生抢着打卡的“一院一特色”心理嘉年华刷屏了!
5月25日至6月25日,3003新葡官方网站“与你同行,伴你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玩出20种花样,生物与农业学院开展“心情插花”、体育学院开发啦啦操体验课、美术学院用涂鸦的方式打造“心灵树洞”……学院各显神通,“心智之辩辩论赛”“校园疗愈空间设计”“民族一家亲心理剧”等爆款活动让00后直呼“比抢选修课还难”。这场20个学院3000余人次共同参与的青春疗愈派对证明:“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就该这么上头”。
赛事盛宴:智慧与激情的碰撞
信息电子技术学院承办的“心智之辩”辩论赛简直太炸了!同学们把心理学话题辩出了新高度——从“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自主学习能力还是教师引导”到“寝室卫生问题的核心矛盾是‘个人习惯差异’还是‘公共责任缺失’,各辩手们金句频出,现场堪比大型心理学脱口秀现场!

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更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了心理学知识。这次“心智之辩”辩论赛,无疑成为本次心理教育宣传月的一大亮点,也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大家纷纷表示,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硬核知识“趴体”嘛!

建筑工程学院承办的“心灵地图”校园疗愈空间设计大赛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才能——图书馆转角突然冒出会“呼吸”的绿植墙,宿舍楼下惊现声光疗愈走廊,连食堂门口都变身情绪涂鸦互动区!这些大学生设计师们用脑洞证明:治愈感可以摸得到,这才是年轻人要的硬核治愈系校园。

外国语学院和人文学院这次联手上演了“心理知识破圈行动”。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心理微课大赛秒变大学生版“百家讲坛”——用“火影台词治愈emo”,拿“甄嬛体诊断拖延症”,5分钟短视频直接把心理学知识“Duang”地砸进同学们的小脑袋瓜。

人文学院承办的“笔端映心”心理漫画创作大赛更是绝绝子,那些“期末复习的自我拉扯”“社恐人的内心小剧场”,全被画成会动的表情包式漫画,现在学工留言板上天天有人求漫画同款手机壁纸!这波操作完美证明:硬核知识穿上创意马甲,年轻人追着学根本停不下来……
科普盛宴:理性与好奇的狂欢
哇哦!医学院天团这次直接给同学们开了个“身心治愈大礼包”!显微镜下的细胞蹦迪、牙齿微笑心理学、吃货快乐食谱、中医指尖魔法……这波操作简直是把实验室变成游乐场了。

细胞蹦迪现场——基础医学院把电镜室改造成“生命迪厅”,同学们排队围观生命的线粒体跳机械舞:“原来焦虑时细胞真的在疯狂发电。”显微镜成了最潮的自拍神器,朋友圈文案是“今天和我的线粒体合个影!”

笑容改造计划——口腔医学院的“8颗牙微笑训练”直接封神。学长演示如何用咬筷子练出爱豆级笑容,现场测评社交微笑值。最绝的是“社恐微笑挑战赛”,现在食堂打饭窗口都在上演“牙齿社交礼仪”名场面。

快乐干饭指南——公共卫生学院的“炫奶茶时的多巴胺曲线”“吃西兰花的血清素密码”,同学们记的笔记中最火的是“emo急救菜谱”——失恋必吃巧克力?期末专属深海鱼?知识都藏在饭卡里。

指尖玄学课——临床医学院的中医体验活动秒变00后养生局,手机党们疯狂get“防腱鞘炎穴位”。有人当场开发出“考前涌泉穴按摩法”,中医文化直接开启高街模式。
心理剧场:文化与共鸣的交融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民族一家亲”心理剧简直是把剧场变成了大型情感共振现场。当维吾尔族手鼓遇上电子混音,当藏族锅庄舞融合街舞battle,大学生们用“声音蒙太奇”技术让多个民族的语言交织在一起。

学生们以生动的表演和极具感染力的表达,借助光影艺术解码心灵共鸣,用青春活力演绎民族团结,直接把观众席变成了大型应援现场,掌声和尖叫声根本停不下来!
实践乐园:知识与趣味的交响
药学院的“墨染心扉,绘画疗愈”绘画体验活动中,直接变身“情绪实验室”——同学们把期末焦虑画成抽象派风暴,把暗恋心情调成莫兰迪色系。

教育科学学院的心灵对话工作坊更是神仙操作,“人生角色卡牌”“记忆碎片拼图”等道具让心理咨询秒变剧本杀,现场上演真实版“解忧杂货铺”。
现在校园流行新暗号:“今天你去画情绪色谱了吗?”这些活动证明:当艺术遇见心理学,年轻人治愈自己的方式可以这么酷!
手作觉醒:疗愈与创造的双向奔赴
理学院和康复医学院把心理健康玩成了艺术嘉年华。理学院的“心随手动”工作坊直接变身“解压造物车间”——同学们用木棒搭建压力多米诺,把快乐折成彩虹纸飞机。


康复医学院的集体绘画现场,团队绘画共创“心灵元宇宙”,实时投影的情绪色块随着BGM律动,直接把美术室变成赛博疗愈舱。这些活动证明:当逻辑思维遇上艺术疗法,硬核理工生也能成为心灵手巧的生活艺术家。

生物与农业学院的“花韵心境”工作坊化身“情绪调色盘”,学生们用波斯菊对抗焦虑,拿绣球花拼贴希望,更有园林专业大师现场教学“插花构图心理学”——原来康乃馨的黄金分割位能激活大脑愉悦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烘焙实验室则飘起“多巴胺香气”,称量糖粉成了精准疗愈,面团发酵变成压力释放,连裱花袋都成了情感宣泄笔。

美术学院的“自我疗愈花园”绘画工作坊化身“情绪实验室”,学生们用丙烯颜料对抗焦虑,拿水彩勾勒希望,更有专业导师现场解密“色彩心理学”——原来群青与赭石的黄金配比能激活大脑α波。这场活动将画架变成“心灵解压舱”,让调色盘升级为“情绪解码器”。
活力绽放:运动与疗愈的交响乐章
音乐学院的街舞疗愈工作坊变身“多巴胺制造机”——学生们用Locking动作分解焦虑,Popping节奏激活血清素,连即兴solo都成了“肢体语言心理咨询”。啦啦操现场更演变成“团队能量站”,托举动作暗合心理学信任公式,口号声波直接共振前额叶快乐区。


机械工程学院的观影会则是“脑科学实验室”,《心灵奇旅》触发默认模式网络思考,《三块广告牌》的冲突场景成了情商训练沙盘……
“没想到心理课能这么野!”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疯狂安利。大家都在活动中找到了共鸣,超90%参与者表示:“玩着玩着就get了情绪管理技能,同学间的‘社恐结界’也被打破了。”这场席卷全校的快乐风暴,让团队协作变成大型“面基”现场,连学工留言板上都飘满“求心理课加场”的呼声。
这场走新更走心的尝试只是开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将持续开脑洞,把心理咨询站改成“心灵充电宝”,用AI助手当“24小时情绪树洞”,让每个辅导员都变身“快乐教练”。我们坚信,最好的心理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让同学们在“哇塞体验”中自然成长。下一季心理嘉年华已在路上,你准备好解锁更多新玩法了吗?
(学生工作部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