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办事处成立大会暨首次培训活动,在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据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佳木斯办事处主任、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辛险峰教授介绍: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2.9亿,死亡率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居首位;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我国每年至少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80%以上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
心肺复苏术这一基本技能在我国普及率非常低。据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统计,美国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平均为9%,部分城市和地区可达50%,而我国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仍不到1%。公众心肺复苏普及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先进和文明程度,现实意义深远而重大。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处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心脏病乃至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佳木斯市的心肺复苏培训机构少,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水平相对落后,知识及技术普及率不尽人意。

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由辛险峰教授牵头成立了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佳木斯办事处,将依托学会雄厚的医疗资源,团结全市的麻醉、急诊和各个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培训讲师队伍,出台规范的培训制度和操作规范,为全省各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武警部队、各级学校、社区、乡镇、医疗机构、紧急救护机构的人员及公共场所的密集人群,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同时,利用各种媒体与资源,加强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认知、掌握这门急救技术。

培训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对附属第一医院的2024级百余名新生提供了专业的心肺复苏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由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新生们在模拟人上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每个步骤都由专业讲师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

培训中,学生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心脏骤停、拨打急救电话、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对心肺复苏的全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此外,培训还涵盖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这是一种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重要设备。学生们通过模拟练习,学会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使用AED。
培训结束后,学生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并表示,这些急救技能不仅对个人有益,也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人。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提高公众对心肺复苏的认识,为建设健康校园和安全社会作出贡献。

附属第一医院负责人表示,附属第一医院将以此活动为契机,定期开展类似的培训活动,提高更多人的急救技能;办事处将通过与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合作,推广心肺复苏技能和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提高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率,减少心脏骤停的死亡率,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属第一医院供稿) (责任编辑 李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