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德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科研和育人全过程,打造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视野广、思维新、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获批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荣获校先进党组织、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文明学院等荣誉称号。2024年9月,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全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在马言马、凝心聚力,用党建引领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
学院党委坚持政治引领,推进党建业务工作有机融合,落实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把师德建设融入“三会一课”及党日活动等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实现“双融双育”;开展了“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师德楷模、开展座谈交流等形式,弘扬高尚师德,筑牢师德师风之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气排球比赛、举办元旦联欢等文体活动凝聚人心;举办新教师入职、老教师荣退等仪式,形成师德教育的良好氛围;打造“习语长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师德建设”等文化墙,潜移默化中涵养了广大教师的仁爱之心和大爱情怀。

学院组织教师参观师德文化长廊
教师第一党支部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对学困生学业帮扶、对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辅导等项目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第二党支部教师卢政隽多年坚持为经济困难学生送“爱心车票”助困难学生回家过年的暖心举动,感染并带动了更多党员加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列。

学院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会议
懂马信马、培根育人,用信仰引导思政课教师以德立学
注重以信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通过集体备课、专家辅导、专题研讨等诸多形式,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全面强化了教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用马克思主义之魂补好理想信念之“钙”;大力开展教师实践研学活动,深入挖掘本地及周边区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组织教师对佳木斯市博物馆、鹤岗市矿史馆等进行实地考察,为佳木斯市博物馆近现代史展厅布展、鹤岗矿史馆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咨询服务,尤其是多年来持续组织师生到鹤岗“万人坑”开展考察和研学实践,为推动“鹤岗矿史馆”红色教育基地的建立提供了实践支撑,为传承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组织学生赴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桦川县星火村进行实践教学
学院多次组织教师对佳木斯境内赫哲族村落进行考察研学,深入了解研究赫哲族民俗、历史文化,坚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想与信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开展省内外实践研学10余次,参与教师达100余人次,提升了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和育德能力。
学马用马、知行合一,用创新推动思政课教师以德施教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教学上尝试开展课程专题化、讲述道理化、案例鲜活化、考核智慧化的“四化”教学法,创新创优思政课教学形式,力求讲深、讲透、讲活,切实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张春波凭借课堂中极高的互动率火爆“出圈”,极高互动率的背后是张春波对思政课教学的深入思考,他善于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口试等多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使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龙江森工桦南林业局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持续开展“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微电影大赛、“行知杯”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等;常规性组织师生深入龙江森工“桦南蒸汽小火车”全国思政教育基地、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等地开展“党旗红、生态绿”等实践教学,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打通理论和实践环节,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省情市情校情,涵养学生“边陲扎根、沃土壮根、实践固根”的佳大“三根”育人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田间进行思政课教学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组织大中小学生到3003新葡官方网站寒地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和农林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学生视野,“猕猴桃是桃吗?”“猕猴桃原产地是哪儿?”“北方这么冷,适合栽种猕猴桃吗?”小学生争先恐后地提问,农业专家耐心地解答,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绑蔓、剪枝、压枝、采摘等操作,也真正让他们体验了做农人的艰辛和乐趣;指导孩子们观察昆虫、捕捉昆虫,既增长了学生们的见识,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粮食安全、科学家精神及劳动教育等方面与学生深入交流,共同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和思政课,深受各学段学生喜爱。“行走在田野间的思政课”已开展3期教学实践,相关情况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黑龙江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

学校成立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体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
传马护马、阐释宣讲,用理论武装思政课教师以德铸魂
学院扎实开展理论宣讲“五进”工作,面向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社区、部队开展理论宣讲100余场,为推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企业增添“心”动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声”入群众聚民心、筑牢强军思想之基,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院在桦南县人民检察院建立实践基地
学院立足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作用,支持鼓励师生在教育教学、科研学术和社会服务上下苦功夫、求真学问、获好效果,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及省级各类教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市社会科学成果奖18项;获批黑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佳木斯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智库基地等省市科研平台9个;获批省级、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5门;获批省、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个。
师德表天地,跃马趁东风。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华夏东极,深入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引导思政课教师赓续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争做高尚师德表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井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