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锚定数字时代新坐标,创新创业学院出新招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28

    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创新创业学院勇立潮头,积极探索专创融合新路径,将AI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推出“AI+专创融合”系列课程,打造出具有示范价值的“数智赋能·跨界融通”人才培养新范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迈出跨越性的一步。

    破壁重构:构建《专创融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图谱课程

    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创新创业学院以AI技术为支撑,系统性重构传统“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推出《专创融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图谱课程。

    课程运用AI算法精准分析产业需求与学科前沿,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重构“技术底座—创新方法—商业逻辑”三维知识体系;采用“模块化课程包”的形式,将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有机融入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点;借助AI系统对514个知识节点进行智能关联,形成覆盖6大学科门类的“专创融合热力图”,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精准导航。

    目前,课程已完成测试运行,参与此课程试运行测试工作的王伟老师感叹道:“以往需要手动梳理课程知识点,调整教学计划,现在通过智能关联便能迅速地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明确了学科交叉的热点区域,更具范式价值的是课程中自动更新的案例模块,不仅让学生参与分布式知识共创,也拓展了教师的学术视野。”

    虚实共生:创设《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沉浸式项目制学习场域

    创新创业学院依托虚拟仿真技术,精心打造了《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起“AI驱动+虚实联动”的沉浸式教学场景。该平台借助智能决策系统、数字孪生工厂等先进技术,搭建起虚拟创新设计及创业沙盘。

    学生团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全流程实战演练,涵盖产品研发、市场验证、项目融资推介等环节,生成创业计划书。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在安全、低风险的环境中大胆尝试各种创新想法,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项目方案,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进行虚拟仿真课程学习的学生激动地评价:“这门课太棒了!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与乐趣。在虚拟的环境中,我们既不用担心创业失败的风险,又体验了创业的过程,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创业想法。”

    产教互融:建设《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AI文化创意与艺术创作》实践课程

    创新创业学院以“技术赋能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理念,打造了《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AI文化创意与艺术创作》两门专创融合实践课程,构建起“需求导向—技术赋能—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

    《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课程负责人史晗表示,面对AI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使用工具,更要训练学生用AI思维解构专业问题本质的能力。通过让理工科难题与文创灵感在数字空间碰撞,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们在实践中的跨学科思维与综合能力,使学生们在人工智能时代浪潮中既保持技术敏感性,又具备将创意转化为社会价值的能力。

    《AI文化创意与艺术创作》课程负责人李丽华表示,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是想让AI技术成为文化创新的“数字画笔”。这门课不是要用算法取代创意,而是将AI技术融入艺术创作,构建“人文+科技”的思维桥梁,让传统文化元素在数字空间焕发新生,让艺术灵感通过技术迭代创造商业价值,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连接技术理性与人文感性的“跨界翻译者”。

    站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形态的历史节点,创新创业学院正以“AI+”教育改革的先锋姿态,积极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奋进篇章。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学院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技术赋能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理念,着力培育数字时代下兼具科技素养与商业智慧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