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星火闪耀,四海同声相应;
多元文化汇聚,外院之歌灼灼。
在3003新葡官方网站的璀璨星河中,
有一座以语言为基石、以文化为灯塔的桥梁,
它跨越山海,联接中外,
让北疆的琅琅书声与世界的脉搏同频共振——
这就是外国语学院。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松花江畔。
英语系的第一声诵读如星火燎原,
点燃了东极外语教育的希望。
四十七载风雨兼程,
我们从单一语种的“边陲哨所”,
成长为英、日、俄等多语齐放的“国际驿站”;
从服务边疆外贸的“语言驿站”,
蜕变为输送外语人才的“摇篮”。
这里流淌着拓荒者的热血,
也镌刻着时代变迁的印记——
我们始终是龙东地区语言教育的标杆,
在历史的淬炼中,铸就荣光。

名师云集处,桃李自成林。
这里有一群用语言雕琢文明的“匠人”
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48人。

67位高级职称教师如定海神针,
深耕专业数十载,
将万卷诗书化作课堂上的星辰大海;
博士14人,组成科研先锋队,
在学术的险峰上攀登;
硕士研究生导师36人,行业导师15人,
用智慧与情怀点亮育人之路;
将全球视野注入三尺讲台,
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他们不是冰冷知识的传递者,
而是文明互鉴的摆渡人。
在语法的经纬里编织思维,在文化的长河中架设桥梁,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会说话的文化名片”。
紧握时代脉搏,破浪前行。
千余名毕业生如群星闪耀。
我们以“语言+应用”双轨培养为特色:
在晨读中淬炼听说读写的“硬功夫”,
在跨文化实践中打磨沟通协作的“软实力”,
让每个毕业生都能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发声——
你可以是深耕教育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也可以是驰骋商海的“跨境贸易操盘手”,
更可以是活跃在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参与者”。
教学立院,科研强院。
近三年来,30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如破土新苗,
在语言教学、区域文化、跨文化交际等领域深植根基;
20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8部专著教材等累累硕果,
见证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百余篇国内外论文如漫天星斗,
其中12篇国际论文、10篇核心期刊文章,
更是将中国声音传向世界学术高地。
这里没有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赏,
只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务实——
我们用科研破解语言教育的密码,
让学术成果服务经济和文化“走出去”。

17个先进语言实验室如时空舱,
让学生在VR情景中穿梭于各种场景;
2300平方米的智慧语音教室配备AI口语测评系统,
让每个发音都能得到精准矫正;
2万册藏书、60种外文期刊的资料室,
是探秘异域文化的“藏经阁”;
2573平方米的外国语言文化实训基地犹如微型联合国,
模拟谈判、文化节、国际论坛等场景轮番上演,
让实践能力在“实战”中拔节生长。

2461平方米的语言教学实验室,
如语言教室、同声传译室等,
让语言在“沉浸式传播”中绽放温度。
这里不是钢筋水泥的冰冷建筑,
而是科技与人文共舞的智慧殿堂——
每一块屏幕都在播撒知识,每一个角落都在孕育可能。

国际交流,视野开阔。
我们的课堂,是没有边界的世界。
与10余国20余所高校开展国际合作
不出国门即可考取国际认证,让专业能力接轨全球。
每年百余名学生带着“佳大印记”走向世界,
又将五洲风采带回北疆校园。
我们培养的是
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青年——
他们是“一带一路”的民间使者,
是文明互鉴的青年先锋,
更是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最佳发言人”。

我们深入推进“三进”教学改革,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程,
打造“五建设、一精彩”教学模式:
建设教学课件、优化教学案例、
完善教学设计、建设特色题库、编写优质讲义,
每位教师均能讲授2学时“精彩一课”。

依托学院官微开设“多语学‘习’”专栏,
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短视频大赛,
“讯飞杯”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朗读大赛等品牌活动,
让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

教学成果显著,学生竞赛成绩斐然:
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
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
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在“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中,
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教学设计奖1项,
在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
获奖数量同比增长45%,成绩优异,
获第五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一等奖。
省级人才培养实验区、“三进”育人先进集体……
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站在时代的潮头,
我们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引领,
用数字化教学重构语言学习场景,
以产教融合打通人才培养链路,
让每一个走进外院的学子,
都能在“语言+专业+实践”的立体培养体系中,
努力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龙江外语教育的先锋,
让3003新葡官方网站的外语之声,
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和弦。
这里是外国语学院。

以字母为舟,渡学子跨越语言之海;
以文化为帆,载着梦想驶向星辰征途。
当你翻开招生简章的这一刻,
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已为你打开。

欢迎成为“连接者”,
让我们一起用语言的力量,
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全球化故事!
(外国语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 李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