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长卷,沃野千里;
产学研融,合育药香。
在3003新葡官方网站发展的岁月洪流中,
药学院以其近半个世纪的坚守与突破,
书写着三江药学教育的传奇。

这里不仅是黑龙江省药学人才的摇篮,
更是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基础与产业的医药创新桥梁。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
1976年,
为响应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
原佳木斯医学院药学系应运而生;
1999年,
伴随三校合并的春风,化学与药学院正式成立;
2009年,
药学院以独立建制扬帆起航。

50载栉风沐雨,
学院始终秉持“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
培养了万余名药学精英,
足迹遍布全国,
成为佳大撒播在五湖四海的种子,
在祖国大江南北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学科为脉,创新为魂。
这里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1个省级双一流特色学科、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19个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舞台,
更有药学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药食同源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药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新药创制与药效毒理评价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高校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黑龙江省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质教学科研平台,
以“研”促进“学”与“产”紧密结合,
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双向赋能。
名师荟萃,桃李芬芳。
这里有教职工104人,
教授16人、副教授22人,
博士3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7人。
有省E类人才、三江英才、药学院院长、
北药创制现代产业学院院长、黑龙江省药学研究所所长、药学学科带头人赵宏;

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重点专业负责人、
黑龙江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校教学名师周淑晶;

有省优秀教师、省青年教学名师、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负责人、
校“三育人”标兵孙维彤。

50载春秋流转,
新时代赋予佳大药学新的使命担当,
一代代佳大药学人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生命线”的理念,
在获批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省教育厅优秀创新团队、
“双一流”建设学科创新团队,
入选省教学名师、省青年教学名师、
省青年创新人才、三江英才的道路上,
用赤诚之心与实干精神书写教育工作者的动人篇章。

设施完善,设备先进。
这里有1个北药研发中心、3个实验中心、71个功能实验室,
总面积达11755.4平方米,
有超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仪、
核磁共振波谱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
荧光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45台件大型仪器设备,
满足每个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勇于创新的需求,
实现“课堂-实验室-产业应用”的无缝衔接,
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强力支撑。

科技赋能,智领未来。
这里以“智能药医”为特色,
实施“1243人才培养质量工程”,
努力构建从地方走向全国的科研高地。
近5年,
围绕创新药物的发现与设计、智能药物递送体系、
中药微生态调节剂的制剂研究、
药物复杂体系中微量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超分子结构及谱学、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等研究方向,
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260余项,
包括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省级科技奖20余项、厅局级科技奖20余项。

将3D打印药物制剂、AI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融入教学,
指导学生连续十年在全国制药工程设计竞赛、
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化工原理实验竞赛、
全国药苑论坛等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百余项。
依托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
开展刺五加、五味子等道地药材研究,
助力“十五五”道地药材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生命礼赞,人文之光。
这里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场,
更是肩负着培育品格、塑造灵魂的重任。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号召,
积极延伸实践培养链条,
与珍宝岛药业、多多药业、葵花药业等企业深度合作,
为学生搭建起高起点、高标准的实践平台,
感受行业前沿的独特魅力。

开展“安全用药进社区”等志愿服务,
立志于培养兼具科学素质与人文情怀的药学人才。
近3年,
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0%,
考研率超过26%,
众多优秀学子以卓越的成绩考入国内顶尖学府,
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
开启他们崭新的学术征程,
在更广阔的天地追求卓越、砥砺前行。
这里,
就是佳大药学院,
一座用红色基因铸就的药学殿堂,
一方以创新精神开拓的医药沃土。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
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

未来,
佳大药学院将继续以扎根龙江、服务国家为己任,
以培养具备深厚药学理论基础
和卓越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着力打造区域药学教育高地、科研创新引擎
和医药文化传承的核心阵地,
为医药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教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浪潮中贡献力量!
(药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 李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