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19
1958年,松花江畔的汽笛声划破长空,
第一台车床
在佳木斯工学院机械系的实验室里轰鸣。
一群怀揣实现工业化的建设者扎根边疆,
在冻土上筑起机械工程的教育基石。
这里,曾是为共和国输送第一批,
农机装备人才的“东北摇篮”。
从第一台垦荒犁刀的图纸设计,
到首套寒地农机具的淬火成型,
学院的血脉中始终奔涌着“工业报国”的热忱。
岁月淬炼:从齿轮转动到创新引擎
1999年,伴随3003新葡官方网站实质性合并,
机械工程学院正式揭牌,
整合原佳木斯工学院机械制造、
工艺与装备、机电工程、
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力量,
承袭三十余载工科教育底蕴。
2006年叩开农业工程学科硕士点大门;
2013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地生根;
2019年跻身黑龙江省
首批“新工科”试点;
2020年获得国家级
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成为三江平原唯一覆盖“本—硕—博”
贯通培养的机械类人才高地。
六十八载砥砺,从“制造”到“智造”,
一代代机械人用钢铁的意志,
在冻土上浇筑出中国北疆的工业图腾。
匠心育才:从学科立柱到硬核师资
学院拥有雄厚的专业实力,
七大系如精密齿轮咬合共生,
形成了以工为主、农工交叉,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机械工程系:聚焦机械制造核心领域,
以“精密加工+智能装备”为特色,
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控制能力
的复合型人才。
农业机械化工程系:
扎根黑土农业,
以“智能农机+黑土保护”为核心,
构建从农业装备研发到农田生态保护的
全链条培养体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聚焦能源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
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能源转型需求,
培养动力装备与节能技术领域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系:
融合机械技术与电子控制,
以“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为特色,
培养高端装备智能化改造人才。
智能制造工程系:
面向“中国制造2025”,
以“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为核心,
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端制造人才。
车辆工程系:
立足寒地交通需求,
以“新能源汽车+寒地车辆技术”为特色,
培养适应东北特殊工况的车辆工程人才。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系:
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对智能化、
数字化装备的迫切需求,
培养具备农业装备设计、智能控制、
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共有122名教职工、82位专任教师,
他们以匠心铸魂,
汇聚黑龙江省政府津贴专家、
全国优秀农机教师领衔的高水平育人队伍,
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占比达43%,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
研究生导师30人。
这支钢铁之师,
既有黑土地上淬炼出的实践派教授,
又有国际视野的前沿学者,
更涌现出省级教学名师、
校级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等育人标杆。
他们用车床前的汗水和图纸上的智慧,
共同熔铸着“中国制造”的未来脊梁!
人才培养:从团队攻坚到创新燎原
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团队:
团队负责人
杨传华,
工学博士,教授,博导,
黑龙江省D类人才,
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农业工程学科带头人。
团队依托黑龙江省田间农业工程技术
重点实验室,
开展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
秸秆还田与黑土保护团队:
葛宜元,
工学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教授,博导。
团队以黑土保护及修复为导向,
致力于秸秆还田技术及装备的研发。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研发团队:
栾积毅,
工学博士,教授,博导。
团队紧扣国家能源领域发展战略,
围绕能源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
节能储能等领域开展研究。
医工结合团队:
颜兵兵,
工学博士,教授,硕导,
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D类人才。
团队利用学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开展医工结合研究,
加入学校特色学科建设,
研究口腔种植牙机器人路径规划
及种植牙个性化制作、
人体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
助力外骨骼结构设计优化与控制策略等。
学院积极探索
“两个并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紧紧抓住“工程性”“应用型”内涵,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加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
突出工程能力及
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项,
省部级项目7项,厅局级项目42项,
成果转化、承接企业横向课题12项,
总经费达1787万元。
发表论文110篇,授权发明专利37项,
出版专著教材9部,获得教学成果奖4项,
其他各级各类教科研奖励21项。
学子们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锋芒毕露,
累计80人次征战国家级科创赛事、
613人次驰骋省级竞技舞台,
斩获国家级奖项25项、省级奖项80余项,
用闪耀的奖杯勾勒出佳大学子的创新锋芒。
从松花江畔到黄浦江边,
从黑土地到粤港澳,
学子们以
“下车间就能上手,
拿图纸即能创新”的实战能力,
赢得企业争相抛出橄榄枝,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85%,
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
“佳大机械精度”赢得行业广泛赞誉。
每一道车痕都是时代的注脚,
每一颗螺丝都承载着工业的尊严。
从黑土地上的第一颗螺丝钉,
到太空舱里的精密构件;
从师辈手中的丁字尺,
到学子屏前的三维建模——
这里不仅是零件的加工厂,
更是梦想的锻造车间。
未来,
3003新葡官方网站机械工程学院
将继续以钢铁为骨、创新为魂,
在共和国工业发展的长卷上,
镌刻着属于北疆的机械史诗!
铁肩担工业,巧手创未来。
欢迎加入佳大机械的星辰大海!
(机械工程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 李韦函)
上一条:唐玉蛟赴抚远校区检查指导开学前准备工作
下一条:第五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发展论坛暨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抚远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