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佳大要闻 -> 正文

    谭杰荣获佳木斯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30

    在学校全面实施综合改革的当下,年度量化考核指标能百分之百完成吗?今年,人文学院给出了有力的答案:在学校年度量化考核中,人文学院成为唯一百分之百完成目标任务的学院,这着实不易、令人振奋。为此,我们采访了人文学院院长谭杰教授。就在不久前,她刚刚获得2025年佳木斯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下面,就来讲讲她的故事。

    引领:管理要有前瞻的理念

    “教师,是需要静下心来默默付出、然后静静等待的职业。”采访中,作为一名高校的二级学院管理者,谭杰欣慰地与我分享了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素养、助力学生职业生涯的经验。

    作为院长,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她认为,只有牢牢抓实人才培养这个主业,才能从深层赋能佳大人文学子在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竞争力。这其中,本科生“导师制”就是一项重要举措。

    在学院,从大一开始,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导师。学生在学术上该往哪个方向下功夫,应该看什么书,都有导师及时答疑解惑、专业把关。有了定期的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督促,学生们养成了认真的态度,论文完成程度、时效和质量也都得到了保证。

    正确的方向往往比努力还重要,“导师制”让学生少走了不必要的弯路,迅速融入大学的节奏,避免懈怠,提高了效率,提升了认知。在陪伴型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子们,在大学四年间明显更加努力,而且在毕业时有更明确、坚定的目标。

    “导师制”只是她众多治院举措中的一个,却足以看到谭杰作为一名学院管理者的远见。她坚守“学科赋能,精准发力”的核心理念,以目标拉动激活学院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坚持跳起摸高,不断提升学院办学内涵。

    为此,她以“突出特色,优化组合”为原则,将学院教师分组为7个充满团队协作力、凝聚力的学术团队,实施项目攻坚,并柔性引进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国家重大基金项目首席专家。

    加强校企共建课程与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资源辐射共享,打造一流课程、优质课程和教学案例库,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省、校级表彰和成果不断涌现。

    实施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中国语言文学和民族学学科优势,深化校地协作,助力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民族聚居区乡村振兴及三江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

    ……

    从制定学院发展规划,到细化考核指标;从深耕教学科研的探索之路,到落实人才制度的关键之举;从抓紧抓实人才培养,到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谭杰和学院班子始终秉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治院理念,将教学、科研、学科等核心工作置于重中之重,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民族学2个一级学科授权点,其中,民族学一级学科授权点填补了省内学科布局空白;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获批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获2024年度嘉奖单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模范教师等殊荣。

    坚守:那是不变的育人初心

    在教学和管理中,谭杰常把学生比作“繁花”——“学生如繁花,让我拥有静待花开的喜悦与自豪!”

    去年,在备赛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时,为消除学生们内心的迷茫,她鼓励学生们:能参加这样高规格的比赛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收获成长。在宽慰学生的同时,她却暗暗下定决心,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展示,每一个环节都要陪伴学生们打磨,让他们在更大的平台绽放光彩。

    备赛期间,谭杰动员教师团队一起组织了多次模拟课堂,学生们轮流上台展示,她和其他老师在一旁认真记录,从教学语言到肢体动作,从课堂节奏到学生互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有一次,一位学生在模拟课堂上紧张得手足无措,声音也小得几乎听不见。课后,谭杰单独和他谈心,分享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还安排他在小组内进行多次练习。

    比赛当天,谭杰和教师团队们在台下为参赛选手们加油打气,学生们的潜力在老师的保驾护航下被无限激发,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设计和饱满的热情展示了精彩的教学风采,把精心准备的内容完美地呈现了出来,拿到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备赛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和挑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这何尝不是人文育人的真正意义,何尝不是教育工作者的信念延续?

    在此次比赛中,谭杰获得了全国“田家炳杯”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此外,由她指导的《赫哲族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等项目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们在她的精心培育下获得成长,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正是这份不变的初心,谭杰也荣获了校十佳研究生导师、学生最喜爱教师等荣誉称号。

    深耕:为我所爱、社会所需笃行

    在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谭杰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赫哲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中,自2003年与赫哲族研究结缘,这一干就是22年。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谭杰常年坚持深入赫哲族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一次,快入冬的季节,谭杰和学术团队驱车前往赫哲族聚居区考察,预计四个小时的车程。刚出发没多久,途中突遇暴风雪,能见度骤降。团队此刻面临抉择,是进还是退?一想到赫哲族群众即将在这两天搬离村子到市区过冬,如果错过这次,就无法及时得到想要的调研数据,团队毅然决定继续向聚居区挺进。

    期间,车子的热风系统还出了故障,大家只能开着窗子避免挡风玻璃起霜,带着对赫哲族文化的敬畏,小心翼翼地紧盯着前方慢慢开,冻得受不了时就停车在休息区跑两步产生点热量。四小时的车程,足足开了八个小时。当赫哲族的同胞们看到一行人风尘仆仆赶来时,惊讶之余也敬佩地对他们伸出了大拇指。

    这次调研经历,不仅为赫哲族的文化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更为高校与赫哲族聚居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谭杰的科研之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趟出来的。近年来,她主持和参与《赫哲族发展进程中与满汉民族关系研究》《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类专业面临困境与解决策略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教科研项目,出版《赫哲族渔文化研究》等学术论著;在《学术交流》《黑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赫哲族渔文化形成机制及传承策略研究》等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基于龙江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创新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大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赫哲族发展进程中与满汉民族关系研究》等研究成果获省、厅级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除了教授、导师、院长的身份,她还致力于服务地方,助力三江文化名城建设,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历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这些闪亮的名片背后无不印证了她为此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响当当的荣誉前是鲜花和掌声,而背后却是无数个无声的、勤勤恳恳的日夜,真干实干的付出和舍我其谁的情怀。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记录下谭杰的故事,或许是对这个特别的日子最具象化的诠释,也是对我们每个佳大人心中那份学者情怀与教育担当的呼唤,致敬我们心目中的“劳模”!


      (宣传部 李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