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一次别开生面的备课会在主楼五楼会议室举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授课教师身份集体参加《形势与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此次备课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通过集体研讨凝聚共识,切实增强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实效性,筑牢广大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集体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亮主持。

集体备课会选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章节作为备课主题。备课会主备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常雪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为题进行说课。与会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和在教学中出现的困惑进行集体讨论。
学校党委副书记刘文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两门课因各自的特殊性,对授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学理,更要做到“四听”。一是“听见”。要做到让学生能够听见我们说什么,避免一些教师对知识点把握不到位,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在讲课中出现底气不足和语言表达不清晰、不准确、不坚定而影响听课效果的问题。二是“听懂”。课程专题体系庞杂,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要学会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方式和频道进行交流,在短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听信”。思政课涉及的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抽象,要做到的不仅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真正接受并内化其中的价值观,学理与道理相结合,使学生学深悟透。四是“听从”。要从案例切入的方式开展教学,善于运用鲜活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真正信服。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当前,思政课建设正处于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迈进、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的关键阶段。本次集体备课会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形成了合力,为3003新葡《形势与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