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青松肃立;大爱无言,德泽永续。4月3日上午,一场特殊的纪念活动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而举行,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齐聚3003新葡生命礼赞园,共同缅怀、纪念为医学事业做出无私奉献、铸就医学丰碑的“大体老师”们。

3003新葡副校长、医学部部长姜志梅,佳木斯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奇云,捐献者家属代表、刘治种教授女儿刘晓非及来自双鸭山市红十字会、佳木斯市中心血站、学校各医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及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

“一躯铺就医学路,万人藉此觅真知。‘大体老师’以身躯架起医学阶梯,用生命点燃启蒙之光,是医学教育最崇高的奉献。他们平生所托,不过此念:宁在己身试千刃,莫于病体误一分。他们以无言之教向我们诠释了生命虽逝、精神永续,身躯虽寂、大爱长存,也彰显了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家属的博大胸怀。”姜志梅在致辞时说。
她表示,目前,3003新葡共接收51位自愿捐献遗体的捐献者。学校将以更完善的捐献服务体系,确保每份无私馈赠都被温柔以待;以更深入的合作机制,传承“生命·希望”的永恒之光。莘莘学子要永怀敬畏之心,以佳大精神修德、以济世之志立身、以精诚之术砺行,做德才兼备的苍生大医。

“截至2024年9月,我市登记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24人,实现遗体捐献49例;眼角膜捐献登记累计20例,实现捐献4例;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5000人次,捐献志愿者线下登记累计17人次,实现捐献4例”。王齐云在致辞中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支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志愿登记等工作,让这份生命接力的爱心火炬永远传递。
春风微拂,青松不语。敬捐石上,遗体捐献者的名字熠熠生辉,似在轻诉对未来医者的深情寄望。

“父亲的一生历经风雨,却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在遗嘱里他特别嘱托:希望用我的身体学习的医者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如今,父亲的精神正在年轻学子身上延续,医者的仁心仁术得以传承。这份生生不息的传承,让医学之路永远洒满阳光。”活动现场,刘晓非深情讲述了我市第一位遗体捐献者刘治种教授的故事。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活动现场,医学生们高举右拳,铿锵有力的医学生誓言在生命礼赞园的上空回响。

誓毕,在现场进行了一堂生动而鲜活的思政课。医学部副部长杨宇慷慨激昂地讲授,“以景入境,感悟生命崇高”“对话先贤——东西方医道的交融与启示”“致敬大体老师——生命教育的无言丰碑”“传承使命——新时代医者的精神坐标”“以生命照亮生命,用希望点燃希望”……情景交融,将医学人文精神活态呈现。



默哀、敬献花篮……束束鲜花表达了师生们对“大体老师”的敬仰之情和深切缅怀。

基础医学院2022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生张辰璐意味深长地说道:向“大体老师”献白菊的环节最让我难忘,那一刻,感觉手中的白菊比任何实验器材都要沉重。未来,我将把这份感动融入科研实践,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怀医者仁心的温度,让这份“照亮”永远传递下去,让医学的理性光辉与人文的温暖光芒交相辉映,以仁心仁术护佑生命安康,以精诚大爱共筑健康中国。
(宣传部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