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佳大要闻 -> 正文

    奋进新时代 建功新征程——3003新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10

    春风送暖,万众瞩目。3月5日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连日来,3003新葡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手机客户端等渠道,收看收听两会盛况,并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最新动态和热点话题,纷纷表达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校党委书记 武瑞: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这是对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再强调、再要求。学校党委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把稳政治方向,创新理论武装方式方法,让理论真正入脑入心;持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思政工作做实做细;统筹各方面要素,坚持五育并举,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真正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始终,培养更多具有佳大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校长、党委副书记 钟卫东: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所取得的重要成绩,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特别是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这是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再部署、再落实。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众多领域聚力攻坚,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不动摇,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科研兴校战略,持续推进落实“六个佳大”建设,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副校长、无党派人士 彭太: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意义非凡、催人奋进,作为高校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全国两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为高校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科研方面,要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在学科建设上,需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交叉融合,打造一流学科,为高水平科研和人才培养筑牢根基;加快完善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政府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要把两会精神融入工作,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王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为高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高校统战工作应当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积极发挥强大法宝作用,团结凝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等统战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鼓励和支持他们立足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学校改革创新、提升学科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工作、建言献策,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贡献高校统战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冷旭东: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为学校和学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述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学院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深度融合,一是依托党建引领整合优势资源,强化产学研合作,深入田间地头和企业一线,深度参与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始终把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民生之本,巩固“党建+就业”品牌,发挥党员骨干在就业指导、信息收集、企业联络等方面的优势,抢抓机遇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持续推动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 孔德丰:这场“春天的盛会”奏响了推进“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抓好“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前进号角。聆听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觉得方向明、思路清、信心足。特别是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赋予了机遇。基础医学院作为学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突出党建引领,努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组织力量转化为工作合力,扎实推进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中心工作,积极做好高水平项目组织申报工作,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饱满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将学院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基础”力量。

    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 王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临床医学院党委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医疗改革,强化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公益性为导向,聚焦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着重加强儿科、老年医学等学科建设,通过专科联盟建设、蒲公英行动、对口支援和组团式援边等多项活动,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我们将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提升诊疗效率和服务水平,让优质资源“触手可及”,为守护人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龙江力量。

    后勤管理处处长 赫庆辉: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我们每一个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使我内心深受触动。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承载着人民的期望、汇聚着各方的智慧。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国家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指向。作为一名后勤服务管理人员,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从“两会”感悟能量,到“实践”奉献力量,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秉持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后勤服务保障任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后勤智慧和力量,谱写佳大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校团委书记 李锐: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部署,为高校做好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校团委将聚焦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主责主业,把贯彻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的重大政治任务,在“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课”工作体系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优势,通过优化青马工程、团干部培训班、我为同学做实事等活动载体,打造团学组织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学校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惠啸: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并将其与“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并列,体现了就业政策的两大战略方向。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维持在1200万人以上,凸显就业市场的供需压力。体育学院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要求,立即着手建立毕业生就业需求动态台账,运用大数据匹配企业岗位信息,开展“金三银四”春招专项行动,重点向适应体育学院学生专业的相关单位输送毕业生。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成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要成为就业生态的“瞭望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助力每位学子在新时代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海亮:2025年全国两会擘画了教育发展的新蓝图,反响热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并首次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写入其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八个相统一”的原则立场,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的“大思政课”理念打造思政课程集群,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主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办好思政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为民服务、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副部(处)长 伊焕峰: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一体推进,各项目标工作任务顺利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这无疑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增强了我们想干事、敢干事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干部,我将立足新起点,深刻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铸魂工程的核心与要义,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打造思政教育新品牌,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他们打开一扇感知文化自信和时代精神的全新窗口,为3003新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民进3003新葡官方网站委员会副主委、音乐学院理论部作曲指挥教研室主任 郭玲玲: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动艺术教育普惠发展”“深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论述,为新时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艺术教育对塑造健全人格、增强文化自信的独特价值。当前,我们正通过课程改革将非遗音乐、地方戏曲融入课堂,以数字化技术活化传统艺术资源,让青年学子在传承与创新中厚植家国情怀。作为一名民进会员,我格外关注报告中“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民进作为以教育文化为主界别的参政党,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乡村美育资源均衡、艺术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等议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今年,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聚焦“人工智能赋能音乐创作”“音乐疗愈服务社会心理健康”等方向开展课题研究,助力艺术教育服务社会需求。

    人文学院教师 王雯靖:作为高校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今年全国两会传递出的教育强音。政府工作报告为高等教育发展锚定了新坐标。全国两会关于“推进文化传承发展”的强音,为高校中文教育注入澎湃动能。在课堂上,我与学生共析中国经典名著,引导学生发现文学经典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密码。令我欣喜的是,青年学子对两会的关注已超越课堂边界。课后讨论中,学生们既热议“未来产业”带来的就业机遇,也聚焦背后的社会责任。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正是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深化“新文科”教育改革,构建科教融汇育人生态,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力量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绽放光彩。

    公共卫生学院教师 侯玉蓉:全国两会的隆重开幕,充分展示了在我国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中,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一致的时代面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作为高频词被多次提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对教师的新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应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积极推动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育的智能化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外国语学院2022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刘毅铭:两会期间,教育领域的提案建议频频引发热议。有两会代表指出,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的背景下,文科专业需要转型升级,需要培养构建“语言能力+专业素养+数字技能”的三维体系,这些教学革新正是学科适应时代变革的生动诠释。作为外国语学院一名学生党员,我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一要在专业学习中筑牢语言根基,锤炼专业能力;二要主动接受数字化浪潮,在AI辅助、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拓展技能。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拓宽国际视野,把个人成长融入教育发展大局,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回应时代之问,以青春之我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建筑工程学院2024级土木工程专业 黄丽蓉: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我时刻关注着两会动态,深切感受到国家发展的坚定步伐与美好前景,内心满是激动与自豪。全国两会中的“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内容,为建筑领域发展指明方向。当下,建筑行业对功能性、智能化、可持续性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前沿知识,像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掌握绿色建筑、智能建造技术,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目前,很多同学已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尝试将新技术融入传统建筑工程,探索行业发展的新路径。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学习和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助力建筑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