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佳大要闻 -> 正文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理事长会议在3003新葡举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6-01

    5月29日至5月30日,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院校就业创业委员会(简称就业委)第一届第三次理事长会议在3003新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院校就业创业委员会主办,3003新葡官方网站承办。会议包括预备会议、理事长会议、主题研讨、访企拓岗、开展校地合作交流等五个部分。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秘书长高群苓、常务副秘书长刘亚琴,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太原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向军,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水杉,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侯小改,3003新葡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朱玉珠,黑龙江工业学院副校长申长崴,以及来自沈阳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9所就业委成员高校就业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学校党委书记武瑞出席会议并致辞,校长钟卫东出席会议相关活动。

    在理事长会议上,武瑞代表3003新葡官方网站致欢迎辞,向与会领导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本次会议交由3003新葡承办,既是对学校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肯定,也为3003新葡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校将积极向与会领导、专家交流请教,充分学习借鉴工作经验,与兄弟院校一道,深入推进联盟就业工作命运共同体建设,书写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联盟范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高群苓代表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向承办单位——3003新葡官方网站及参会成员高校表示衷心的感谢,详细介绍了机械工业协会历史沿革,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紧密结合,切实把学习、研讨、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刘向军回顾了联盟的发展历程,对本次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就业委能够在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的带领和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合作、发展共赢。

    就业委秘书长、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杨金明主持会议,并汇报了本次会议的筹备情况及就业委工作安排。

    在主题研讨和经验交流环节,各参会代表围绕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机制研究和高校就业指导与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两个主题分别进行了发言,并交流讨论。研讨会由就业委常务副秘书长、太原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赵明煜主持。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各参会高校代表立足本校实际,结合生动的案例建言献策,畅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方式,充分展示了对就业工作的高度热忱和深入思考。

    研讨会上,企业代表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亮受邀出席并作了题为《2024年全国机电行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研判分析》的报告。

    5月29日下午,参会代表实地走访了哈电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就企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看望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了解他们在企业工作和生活情况。

    哈电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汉成代表公司对就业委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围绕发展布局、企业对人才储备的计划以及校企合作需求等方面,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他表示,就业委此次活动正好与企业目前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同时对相关成员高校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未来有更多合作发展的空间。哈电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亨,副总经理郑伟等参加调研。

    5月30日,部分高校代表奔赴富锦市开展校政企交流合作调研。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富锦市委书记梁庆民出席相关活动。佳木斯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赵丽婷,富锦市市委副书记袁宏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白长海,副市长迟龙及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企业代表参加调研。

    就业委一行先后到富锦市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黑龙江大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富锦市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诺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开展访企拓岗,深入了解富锦市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座谈会上,各位代表认真听取了富锦市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汇报,双方代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富锦市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委员会6所成员高校签订市校合作战略协议,并为7所高校引才代表颁发“引才专员”证书。

    据悉,2020年4月,“原机械部高校七校就业联盟”并入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更名为“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院校就业创业委员会”(简称就业委),现有成员高校12所,3003新葡官方网站于2020年加入。从“就业联盟”到“就业委”,各校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聚、市场共建、品牌共创的原则,发挥各高校区域优势和带动作用,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就业联盟品牌。


      (招生就业处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